這一天的課表是200公尺間歇,用1.6公里比賽配速來跑,共計跑8組,組間休息2分鐘。過了中秋節,天氣開始有點涼意,但僅限於太陽公公還沒有威力全開之前,日頭完整探出來後,加上雨沒下乾淨的濕氣,還是十分悶熱。
課表的第一部分是3公里的慢跑。在十幾年前剛開始跑步時,其實是沒有辦法慢跑的,因為剛開始跑步的狀態,都是十分辛苦——衝得沒很快,卻很累。近幾年多了些知識,累積了經驗與體能,心態慢慢步向中年,終於可以耐著性子,好好按預定跑上一整段的輕鬆跑。輕鬆跑的配速,以現在較流行的術語來說就是zone 1,落在50%-75%的最大心率(或儲備心率)。以我個人的體感來說,可以輕易維持鼻呼吸的狀態,大約就落在此一區間。
說是輕鬆跑,也不是那麼輕鬆。起跑時的腳步有些沈重,或許是因為沒吃早餐之故,但還是依據預定計畫與感覺持續踏出每一步,在3公里的里程到了之後,手錶提醒休息3分鐘,才覺得要準備進入狀況,這樣的感覺正符合課表的設計邏輯,因為第一部分的3公里其實是暖身,重點是後面的8組間歇。
進入間歇的課表,由於暖身得當,組間也充分休息,跑起來的狀況不錯。這幾年膝蓋、腳踝還是偶爾會有些不適,經過西醫與傳統推拿處理後,加上適當的休息調整,大致還是可以恢復到幾乎無痛感的狀態。若能順利開始練跑,通常狀況會比不太運動時,還要好上許多。就在一組接一組的跑走交替,8組的200公尺間歇即在痛快的狀態下完成,跑起來也頗有樂趣,表示自己狀況調適得不錯。
在其中一組緩走休息時,經過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男子,他的背後則有另一位推輪椅的中年男子,兩人的關係或許是父子吧。我經過他們身旁時,中年男子停下來在使用手機,坐在輪椅上的老年男子一動也不動,就坐著直勾勾的看著前方。這位老年男子,無論他曾是迪化街殷商、抑或只是過著平凡日子的退休人士,在暮年之際必須仰賴他人才能出來透透氣,這會是他曾想望過的晚年生活嗎?
在十幾年前開始跑步,起初只是為了當兵入伍跑3000公尺不要太痛苦,預先做點準備。在退伍後則是不想浪費當兵練起來的體能,加上好玩,就繼續跑下去。好玩很重要。能一路玩到掛,更加重要。家族長輩看起來是都頗長壽,祖父過世時虛歲九十,祖母、外祖母現均已九十好幾,不過病史也頗為豐富,晚年行動上也較受限。因此,我持續運動的動機之一,就是希望能夠享受行動的自由到臨終。
在高齡化、少子化的社會,行動的自由應該更被重視。若能健康的行動,即便少些財富,也還是可以快樂地終老。近年看到的一些投資理財書籍,也都開始觸及此一慨念,例如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》(Die with Zero)一書亦認為健康比金錢更寶貴,再多的錢也很難彌補糟糕的健康狀況,因此建議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應該在健康上投入更多的時間與金錢。及早將資源投入,追求將來行動自由的最大化,比起追求早日財富自由,會是更加理性的決策。